舞狮是一种中国民间传统表演艺术,表演者在锣鼓音乐下,装扮成狮子的样子,作出狮子的各种形态动作,中国民俗传统,认为舞狮可以驱邪辟鬼,故此每逢喜庆节日,例如新张庆典,迎春赛会等,都喜欢打锣打鼓,舞狮助庆,舞狮亦跟随着华人移居海外而闻名世界,马来西亚,新加坡等地相当盛行舞狮,聚居欧美的海外华人亦组成不少醒狮会,每年的春节或重大喜庆,他们都会在世界各地舞狮庆祝。
舞狮起源众说不一,神话传说是以前山中出现狮子,吃掉村庄内的村民,后来村民学会武功,格毙狮子,村民模仿狮子的形态而成为舞狮,亦有神话版本说是如来佛把狮子引走,因此南狮中常有”大头佛”引领狮子,亦有传说有村民以纸紥狮子及锣鼓驱走年兽,演化成为舞狮。
今天的舞狮主要分南狮,北狮两种,最初北狮在长江以北较为流行,厦门舞狮队而南狮则是流行华南,南洋及海外,近年亦有将二者溶合的舞法,主要是用南狮的狮子,北狮的步法,称为"南狮北舞",北狮北狮的造型酷似真狮,狮头较为简单,全身披金黄色毛,舞狮者(一般二人舞一头)的裤子,鞋都会披上毛,未舞看起来已经是维肖维妙的狮子,狮头上有红结者为雄狮,有绿结者为雌性,北狮表现灵活的动作,与南狮着重威猛不同,舞动则是以扑,跌,翻,滚,跳跃,擦痒等动作为主。
北狮一般是雌雄成对出现,由装扮成武士的主人前领,有时一对北狮会配一对小北狮,小狮戏弄大狮,大狮弄儿为乐,尽显天伦,北狮表演较为接近杂耍,配乐方面,以京钹,京锣,京鼓为主,南狮南狮南狮又称醒狮,造型较为威猛,舞动时注重马步,南狮主要是靠舞者的动作表现出威猛的狮子型态,一般只会二人舞一头,狮头以戏曲面谱作鉴,色彩艳丽,制造考漳州舞狮队究,眼帘,嘴都可动,严格来说,南狮的狮头不太像是狮子头,有人甚至认为南狮较为接近年兽。
南狮的狮头还有一只角,传闻以前会用铁做,以应付舞狮时经常出现的武斗,传统上,南狮狮头有「刘备」,「关羽」,「张飞」之分,三种狮头,不单颜色,装饰不同,舞法亦跟据三个古人的性格而异。
南师的舞动造型很多,有:起势,常态,奋起,疑进,抓痒,迎寳,施礼,惊跃,审视,酣睡,出洞,发威,过山,上楼台等等,舞者透过不同的马步,配合狮头动作把各种造型抽象地表现出来,故此南狮讲究的是意在和神似,南狮有出洞,上山,巡山会狮,采青,入洞等表演方式。
当中「采青」最为常见,相传“采青”原来是有“反清复明”之意,现时一般是取其意头,有“生猛”,生意兴隆的象征,「青」用的是生菜,把生菜及利市(红包)悬挂起泉州舞狮队来,狮在「青」前舞数回,表现犹豫,然后一跃而起,把青菜一口「吃」掉,再把生菜「咬碎吐出」,再向大家致意。
持龙/狮尾者,身形须轻巧,速度快,龙/狮尾也是主要部位,因为龙/狮尾时常有翻身的动作,龙/狮尾舞动时,翻尾要轻巧生动,不拖泥带水,否则容易将龙/狮尾打地,造成器材的损坏,而且会让人感到呆板,龙/狮尾亦是时时成为带头者,因为有些动作必须龙/狮尾引首,明确精炼的头脑亦为必备的条件,龙/狮尾亦是整条龙舞动弧度大小的控制者,持龙尾在穿和跳的动作里,更应注意尾部,勿被碰撞或碰撞别人,最重要的是随时保持摆动。
目的:。
随着龙/狮身的带动,龙/狮尾时刻摆动着,体现出龙/狮的轻巧生动。
要求:。
(1)龙/狮尾舞动时,不可锄地。
(2)龙/狮尾在舞动过程中始终保持左右的晃动。
上一篇: 泉州舞狮队舞狮又称耍龙灯及舞龙/狮身要领